体温不高于37.3度不用隔离。正常人体温在36~37.3度之间。超过37.5才算发烧。新冠期间,超过37.3度就需隔离观察。
阳性后体温下降35度多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重要提醒:新冠感染者转阴后要知道的10件事!
紧贴当下疫情,临近年底,目前国家防疫管控政策放开,春节是我国作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春节我国会迎来一年一度最大的人口流动高峰期,疫情当下新冠病毒快速传播,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加剧,各地人口会随着不同地域回家过年的交会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同仁会自动形成一个感染高峰!
所以说做好个人防护,家庭防护和社会防护依然十分重要。无论是“阳过,阳康,正阳,未阳”的一类人群都会重新面对不同病毒的重复交叉感染。特别是要做好老人老幼妇孺,有基础病的以及有基础病在身的特殊人群特别防护。
人民日报特别提醒,《转阴后要知道的10件事》,具体内容如下。
1仍然要做好呼吸道防护
目前正处于冬季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期,除了新冠还有其他传染病。“阳康”后仍然要做好呼吸道防护,不要降低防控标准。在人多密闭的公共场所坚持戴口罩,注意手卫生。
2.转阴后近期不建议接种疫苗
按照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当中的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3.痊愈的“金标准
●体温正常持续三天以上
●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好转
●如果有肺炎,复查CT时显示肺炎已明显吸收
连续两天核酸检测阴性或者Ct值≥35
三次抗原检测阴性可以代替
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
4.转阴后咳嗽是“打扫战场”的过程
咳嗽是身体康复的过程,是打扫“战场”、修复气道的过程。不用过于担心咳嗽、咳痰,多喝水、空气加湿可让这一过程恢复得更顺利。
5.味觉嗅觉减退是“一过性”症状
味觉嗅觉减退是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一过性”症状。对于一般病程而言,两周到一个月即可自行转好,不必过于担忧。超过一个月没有改观,建议前往医院就诊。
6.乏力胸闷症状一般两周内可缓解
很多人在感染时会出现高烧,全身肌酸痛、乏力,出汗多,头痛咽痛等症状。这一次得病之后,还有一些人会持续有身体乏力虚弱,甚至胸闷的一些症状,通常在两周内可以缓解。
7.康复早期不要剧烈运动
康复后,很多人的身体状态回到以前还需要一两周时间,建议康复早期不要剧烈运动。推荐进行一些适度的、相对温和的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地恢复到以前的活动量、工作量,一旦累了就要赶紧休息。
8.抗体在免疫系统发现病毒后就开始产生
人体的免疫系统从感知到病毒进入身体,就开始启动防御功能。抗体是从免疫系统发现病毒入侵后就开始产生的,两周后抗体水平达到比较高,但不是两周后突然产生。
9.半年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再感染风险非常小
感染一个病毒之后,保护力在3个月到6个月以上,毒株越近,保护的时间越长,毒株越远,保护时间越短。半年后保护力下降,病毒变异得更远时感染风险确实会增加。但在半年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再感染风险非常小。
10.“复阳”人群基本没有症状传染性极低
“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只是核酸阳性,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等残留症状。所有”复阳”病人做病毒分离,都没有分离到病毒,也没有看到“复阳”的患者导致进一步传播,因此“复阳”以后的传染性极低。
[“10件事”来源:《新闻1+1》、国家卫健委、北京市疾控中心、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
由于气候和气温的原因。冬季是新冠和流感病毒肆虐传播的旺季。再次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家庭防护和社会防护十分重要。无论是“阳过,阳康,正阳,未阳”的一类人群都会重新面对来自不同病毒的重复交叉感染。不仅会出现大面积的各类“新阳”,也会出现一大片“王重阳,李重阳,张重阳,赵重阳”。特别要做好老人老幼妇孺,有基础病的以及有基础病在身的特殊人群特别防护。从而减少危重病患的产生和死亡病例的加增。
加强自身防护,加强自身锻炼,养成有规律的工作生活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让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概率和风险。
最后期待期待疫情最终终结成为历史,祝福祖国繁荣富强,祝福国民福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