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圆箓
提到敦煌,很多人会想到莫高窟、壁画、文物等这些词汇。敦煌真正进入人们视野是因为一个人,他叫王圆箓,职业是道士。1900年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经洞,藏经洞有大量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佛教经卷、刺绣、绢画及其它器物,这些器物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文物。
王圆箓并不是一个见识浅薄的人,发现藏经洞的初衷原本也是为了清理沙子,是出于对莫高窟的保护。王圆箓多次向地方官员请求保护莫高窟,但收效甚微。这次发现藏经洞,王圆箓第一时间汇报给当地知县,该知县只是说了句“好生保管”便没有了下文。
王圆箓不甘心,拉了两车经卷长途跋涉找到了安肃兵备道道台,这位道台也没有意识到敦煌文物的重要性,得出了一个很可笑的结论: “上面的字还没有我写得好。”王圆箓最后的努力是向慈禧老佛爷写信,可惜还是无疾而终。
不可否认,王圆箓一开始是想把敦煌文物交给国家保管,奈何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者见识浅薄,压根没有意识到敦煌文物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可悲的是发现敦煌文物价值的竟然是外国人。
1907年一个名叫斯坦因的英国人来到了敦煌,只花了500两银子,就把近万件敦煌写本、印本卷子装了整整24箱,此外还拿走了5箱精美的绘画艺术品。斯坦因得到的敦煌文物包括1丈多长的唐绣观音以及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物《金刚经》,其价值之大不言而喻。斯坦因将这些文物运回英国,而英国也成了世界上保存我国敦煌相关藏品最多的国家。
斯坦因揭开了“劫掠”敦煌文物的开端,之后1908年法国的考古学家伯希和来到莫高窟,花了600两银子从王道士手中带走了6000多卷经卷写本和大量珍贵画卷。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夺走了600件经卷。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又从藏经洞搜刮走不下1万件的文物碎片……
敦煌莫高窟因为这些外国“掠夺者”,其中大量的壁画、经卷、器物遭到了破坏及丢失,人们在憎恨这些外国强盗的同时,也忘不了敦煌莫高窟破坏的罪魁祸首王圆箓,有人认为因为王圆箓贪财,才导致大量敦煌文物流失海外,并造成敦煌莫高窟的大面积损坏,但是王圆箓也曾做出过努力,想要将这些文物贡献给“国家”,只不过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与其将敦煌文物的浩劫归咎给一个“受限于时代影响”的道士,更应该追究当时中国的代言人清政府,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哀。正是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见识浅薄,才造就了敦煌文物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的灾难。虽然说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但在特殊时期政府的意识往往比个人更具前瞻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文物保护已经成为主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上的文物悲剧今后不会再重现。
张大千为什么要毁坏敦煌壁画
张大千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其创建的大千画派,是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综合性画派之一。张大千绘画上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敦煌绘画的临摹与创作上,取得了世界性成就。
清朝末年,紫禁城秘藏的一批画作流传到民间,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等,使人们对中国画有了重新的认识。
张大千不满足于此,他要进一步上溯,所以当敦煌被发现的时候,引起了他极大兴趣。石窟上的文物有写经,雕塑,还有壁画,早期主要研究者是文物工作者,很少有艺术家前来临摹。民国时期,也没有任何文物保护条例,这也为文物的破坏埋下伏笔。
1941年3月份,张大千和他的夫人杨婉君,还有他的儿子张心智等飞到兰州。随后5月份到达敦煌,首先对洞窟进行编号,一共编了309号。之后张大千带着5名画师来到敦煌,对壁画进行临摹,在1943年离开敦煌之时,一共在敦煌停留2年零8个月的时间。
在此期间,张大千一共临摹了270幅壁画,由于很多洞窟当中有重层壁画,于是张大千就将表层剥离,进行临摹,同时张大千还在洞窟内进行“涂鸦”创作。
著名考古学家向达刚抵达敦煌的时候,开始与张大千关系融洽,可是随后他在调查当中发现张大千对壁画的破坏,让他难以容忍。其中4号、5号、20号等洞窟,已经面目全非。
张大千书写窟号
向达刚于是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以及其它连带的几个问题》的长文,傅斯年担心造成舆论的影响,还对破坏程度相关内容进行删改。
张大千题记
经删改后的文章分别在1942年27日、28日、30日进行连载。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各界的反响。随后在傅斯年,李济等等学术领导人的奔走下,还有教育部长陈立夫的支持,甘肃省政府随后致电敦煌县长陈儒学,要求遣送张大千。之后张大千,在4月22日离开敦煌。
张大千自画像,自用利物毁证据
张大千石窟题记
随后张大千回复了学界和社会各界对他的指责,认为这一切是自己对文物保护的不了解造成的。向达刚指责张大千主要是其剥去上层,露出下层,这样上层壁画被破坏了,下层也保不住,在文物学者看来,这种破坏是不可修复的。可是在张大千看来,如果不剥离表层,是无法临摹的。
而当时没有出台相关的古文物保护办法,而张大千也是一种研究行为,所以很难对其进行追责。而且张大千在离开的时候,用抹泥、刮铲等方式清除了自己在莫高窟上的题词,实在令人费解。
张大千题字
比如在西千佛洞中的第8窟当中,张大千三字被利器刮去,其余题词仍然清晰可见。榆林第25号窟,题记当中的落款部分,“张大千”三字也被刮去,这些破坏行为,其实《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以及其它连带的几个问题》中,都没有提及,或者被删去。
张大千榆林窟题记
而且很多题记,类似于记录流水账,比如“十月降雪有何足奇,也要写上几句,可谓无聊之至。”“辛巳十月二十四日午后忽降大雪时正临写净土变也”,“第五窟。壬午十一月廿七日蜀人张大千再度来。”其行径类似于某某某到此一游。
张大千临摹图(局部)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的现实创作有密切关系,张大千大量临摹作品,对中国文人画的创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张大千的破坏也是不可修复的,而且张大千在临行之时,为了毁灭证据,对敦煌石窟进行二次毁坏,其品德方面确实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