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苏轼 南乡子自述苏轼

2023-07-14 224 0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出自宋代苏轼的《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译文

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定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酒阑人散,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赏析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表达别后思念之情。起句便写他日密州杭州相隔天涯,相望渺茫,颇有黯然别情。接下来两句却让人看尽世人的悲哀。为什么有思念,为什么有无可奈何,为什么有离殇有堕泪,原来只为心中还存了一点功名的热望,总想现在的劳累奔波,或许有个指望,可能有些许盼头。

“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时“还乡”,这和衣锦还乡是一个道理的。背井离乡,亲朋相识却不得见数载经年,一切的一切求一个功成名遂再还乡,然后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陪公三万场”,将缺失的岁月再补回,再重拾,再追忆。这里既有不舍之情、别后思念之意,更有一番豁达豪迈之气。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则劝好友不必戚戚于黯然离别之情。“不用诉离殇,”词人对给他饯行的杨绘说,“痛饮从来别有肠。”是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完全不必费神分辨。离殇从来是不用诉,诉不出的。痛哭也好微笑也罢,不同的人的表露方式从来都是不一样的。此句写出了以酒化情,千言万语的别情尽在心肠千回百转,看似豪迈,实则深藏凄然别情,看似凄然,却有铿锵有力。这般矛盾的劝酒之词,可谓妙绝。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冷肃的送归图,河塘夜色,灯火已残,斯人独行月下。这是七月的事情了,那时的河塘边当有蛙鸣声做伴。苏轼擅书画,赫赫有名的宋四家居首,才华横溢,可是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泪,到底难以掩饰,痛饮到了最后,也没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热气。“堕泪羊公却姓杨”,则是以杨绘比羊祜了,表达出对友人的赞赏,反映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以友人堕泪收尾,辛酸而止,言虽尽而别情悠悠无尽。

此词上片想象与友人两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还乡的愿望,表达别后思念之情;下片表示不以世俗的方式来表达离情别绪,并写出了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该词真情勃郁,又巧妙地将想象、写景,用典等手法结合起来,是一篇即席惜别的佳作。

南乡子自述苏轼

晨读荐诗丨苏轼十五首之七丨南乡子轼 自述

主讲老师:趣味语文

南乡子苏轼 南乡子自述苏轼

苏轼诗词50之第四十首

南乡子轼 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 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苏轼 南乡子自述苏轼

此词作于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用一首词来表现太守的日上生活:睡懒觉、不用值夜班、读闲书、……上片写景,写初秋的黄昏(那首簌簌衣巾落枣花也是写于此时,不过写的是夏天):这是一个惬意的黄昏,“无一事”的晚衙,正可用来读书。

下片议论,“归欤”二字直接点明了议论的主题,也就是他心中追求功名与早日归隐二者之间的矛盾。接下来说自己对功名日渐疏懒,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窃喜,窃喜自己终于能够看破功名,心无挂碍了。正是由于这种无挂碍的心态,当别人问及“使君”的才学时,苏轼才能通达、释然而略带自嘲地说自己是“占得人间一味愚”。由此看来,苏轼之所以成为“苏东坡”,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只是一个直接原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轼从骨子里来说,他就是“那样”一个人。

又:本词的亮色为“占得人间一味愚”。这和苏轼后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鲁且愚,无灾无难到公卿”诗意既相通又相悖。这本不奇怪,在苏轼身上,儒、释、道三家是圆融的,儒家给人的生活提供一个框架和秩序,而道家和佛家则对个体的精神追求做了引导。

“占得人间一味愚”,就是儒家的“慎独”,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是一个真愚人;就是道家的“自然”,赤子之心最难得;就是佛家的“无我”,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占得人间一味愚”,可以使我们像苏东坡那样,不管经历多少坎坷变故,依然潇洒自在,生命不曾因为外部的摧折而放弃自身的进取和辉煌。这也正是大家都喜欢苏轼的原因所在!

2018.1.7.

2018.8.1.

南乡子苏轼 南乡子自述苏轼

相关文章

Switch怎样限制孩子下载的游戏类型
如何批量修改Word文档正文字体格式
win10设置新密码总是不符合
如何解决win10系统开机速度慢问题
win10休眠在哪里
win10如何更**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