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视觉引导是什么?
视觉引导是什么?
视觉引导意思是指指引你的视线观察某个地方。
画面如何再深入?
摄影时有什么办法能够增加画面中的纵深感?【摄影口诀4句,帮你拍出纵深感!】
有纵深感的照片,更有层次,更有主次,让照片看起来更美。那怎么才能做到摄影作品有纵深感呢?摄影自学班,总结了4句口诀。
让你的照片更有纵深感,4句口诀:从下到上向天奔。从前到后向远伸。
用桥用路没疑问。登高望远起波纹。
通过例图,为大家解说,拍纵深感照片,4句口诀:1、从下到上向天奔。
拿过来就能用的技巧一:
仰拍。记住这两个字,会让你的照片,和别人不同,会让你的摄影作品,更有纵深感。
(1)因为仰拍,天空做背景,更干净。
(2)顺着树干,从下向上拍,每一根树干,都是引导线,引导观者的视线,看到照片的尽头。因观者视线被引导,他将更能感受到照片的纵深感。
(3)如果拍一片花,要对焦在中间的花上,这样中间的花实,前景背景都虚化,主次明显。
2、从前到后向远伸。拿过来就能用的技巧二:
顺着拍:由远及近,顺着视线的方向拍,因为远近都有景物,哪里让观者的视线有处安放,观者从近处,看向远处,可以感受到照片的纵深。
3、用桥用路没疑问。拿过来就能用的技巧三:
技巧三,是技巧二的延伸:因为有的大景物,没有引导线可以拍,只能通过不同的“面”体现层次。
而生活中,我们常见路、桥,这都是很好的引导线。再重复一遍,引导观者的视线,才能让观者感受到纵深感。
4、登高望远起波纹。
(1)当拍群山、一片建筑的时候,如果想拍出纵深感,就要登高了。
(2)不要中午拍,中午光线角度不好,而且太强。早晚的光线,会让照片明暗显现出来,纹理更清晰。因为足够高,景物都在镜头内,由近及远,纵深感就来了。
解说后,重复4句口诀,记得更深,用得更好:从下到上向天奔。从前到后向远伸。
用桥用路没疑问。登高望远起波纹。
如果感觉有帮助,也请帮我点赞和转发。朋友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哦!每天都有实用摄影教程分享哦!
促进婴儿视觉发展的最佳方法?
在新生儿这个时期,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可用以下4种方法:
(1)对视法:新生儿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当妈妈注视他时,宝宝会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眼睛变得明亮,显得异常兴奋,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个别宝宝和妈妈眼神对视时,甚至会暂停吸吮,全神贯注凝视妈妈,这是人类最完美的情感交流,也是最基本的视觉能力训练。
(2)迷你手电筒法:大多数宝宝不仅喜欢看爸爸妈妈的脸,也喜欢看亮光。由于新生儿的视力还比较弱,父母可以用迷你手电筒(有点儿光就行,但千万不能太强)来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先将迷你手电筒放在宝宝视线的一侧,距宝宝的脸约25~30厘米,在第1个月内,宝宝会逐渐凝视,到1个月大时,如果你慢慢将手电筒向旁边移动,宝宝的视线会追随你的动作,一般要3个月大以后,宝宝才能完成左右180度捕捉物体的视觉动作。
(3)静态玩具法:当新生儿睡醒时,他会睁开眼睛到处看,这时可以为宝宝预备几幅挂图,最好是模拟妈妈脸的黑白挂图,也可以是条纹、波纹等图形。挂图要放在距宝宝眼睛20cm处。由于新生儿对新奇的东西注视时间比较长,对熟悉的东西注视时间短,所以每隔3~4天应换一幅图。另外,也可以在宝宝的房间悬挂一些彩色气球、小灯笼等彩色玩具,悬挂的玩具品种可以多样化,还应经常更换品种和位置。
(4)动态玩具法:让新生儿学习追视。新生儿喜欢左顾右盼,极少注意正前方的东西。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拿些玩具在宝宝眼前慢慢移动,宝宝的眼睛与追视玩具的距离以20厘米为宜。训练追视玩具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2~3次为宜,否则会引起宝宝的视觉疲劳。除了用玩具训练宝宝学习追视外,妈妈还可以用自己的脸引导宝宝进行追视,通过上下左右的移动,不但可以训练左右转脸追视,还可以训练宝宝仰起脸向上方追视,甚至环形追视。这样不仅锻炼了视觉能力,也能使宝宝的颈部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