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的历史来历?
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的历史来历?
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又称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是五代时期的瓷器,1968年出土于陕西彬县,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请问:是传说中的“红耀州”瓷器品种吗?
耀州窑是北方以青瓷著称大的大窑,其橄榄青色。色泽淳厚,意味深长。但史籍有载,耀州窑也有烧制过白瓷,“白者为上”(《清波杂志》),却未曾有人提及耀州酱釉,也算历史一个谜团。耀州酱釉过去被学者随意确立归属,划在黄河流域中总不会出大错。自耀州窑址发掘以来,大量酱釉残器残片出土,其数量为耀瓷第二,超过黑釉器(《宋代耀州窑址》),造型也颇为丰富。这个宋代才出现的新品种向世人交代了耀州酱釉的新的生存理念。
显然,市场上已出现酱釉的需求。黑釉自晚唐及五代耀州窑即有烧造,但入宋以后并未成为青瓷之外的主流产品。从数量上可以推测市场对酱釉作品的需求大于对黑釉作品的需求。耀州酱釉与定州酱釉在颜色上近似,但略显清亮;造型上两者有相互靠拢的趋势,分不清孰高孰低,只是耀器尺寸普遍小定器,而这一现象仅在酱釉这一品种出现,颇为神奇。
耀州窑博物馆藏酱釉六瓣花口碗,高足花口,尺寸适中,应为酒具。另外,耀州窑中常见小斗笠碗,浅盏,推测也为酒具。耀州酱釉作品从不见刀刻纹饰,放着耀州窑如此成熟的刻划不用,想必酱釉另谋追求。耀州酱釉作品光素无华,颜色沉稳,近些年被坊间广泛称之为红耀州。
一般来说,定名思路存在惯性。定窑酱釉称之紫定,虽古称红定,今在口头文献均不再如此称谓,可能缘于定器之红与客观之红差距太远;而耀州酱釉,不见文献,坊间随口称之红耀州并流行开来已有几十年历史。借用“定州红瓷”古意,让耀州酱釉发思古之幽情,称为“红耀州”算是一个创意。
谢邀! 这件瓷瓶釉面火气太重,胎质不老,是一件现代仿品。真正的红耀州釉面温润,皮壳一流,精美少见。红耀州是耀州窑古代艺术珍品!红耀州是北宋中期创烧的一种单色釉工艺,仿当时的漆器效果,配方是根据经验选择不同地方含铝量较高的坩土,比如用上店的坩土和立地坡的坩土和黄堡的坩土按一定比例配置胎釉烧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