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少坡面径流,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侵蚀能力,尽可能提高侵蚀基准面。
2、争取快速成林,快速覆盖。对于侵蚀严重、绿化困难的陡坡,应补充种植田埂、挖水平沟、修复水平台用地等工程加固措施。
3、加强水土保持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对水土保持发展的贡献率,是实现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延伸阅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由于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的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土质方面,黄土结构松散,多孔,垂直裂缝;许多物质可溶于水。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暴雨较多。植被方面,植被受损严重,大部分地区地表裸露。
2.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和大规模毁林。
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
(1)地形: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坡度陡、沟壑深的垂直和水平沟壑。
(2)降雨: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通常是暴雨。如果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就会产生地表径流(过渗),造成地表的侵蚀和侵蚀。
(3)土壤质量:我国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质疏松,雨水易分解,抗侵蚀能力极低,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4)植被: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大部分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加剧。
2.人为因素:
(1)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破坏了地面的植被和稳定的地形,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人口增加与城市发展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土地负荷增加。
(3)掠夺性开发和人为破坏植被造成风蚀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治理
1.生物措施主要指植树种草,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是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坡应种植护坡林,沟内侵蚀沟谷应种植树木。部分地区应补充工程措施。
2.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修建水平梯田、筑坝、淤塞等,都是工程措施。河道内筑坝淤塞,既可防止泥沙流入河道,又可在淤塞处种植农作物,防沙效果显著。
3.以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是指相当于冲沟或河沟的冲沟流域。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