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全解(惠崇春江晚景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2023-08-02 263 0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全解,惠崇春江晚景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全解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建阳(今属福建)人,能诗善画,这是作者给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诗中的一首。

篓(lóu 楼)蒿: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可食。芦芽:芦笋刚发出来。

河豚:鱼名,味道鲜美,春天江水暴涨,河豚鱼倒向上游,渔人称之为“抢上水”。所以说“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河岸上,三两枝桃花开放在翠竹林外,江里最先知道水变暖的鸭子,正欢快的游着,篓蒿已经长满地,芦笋刚萌芽,正是河豚长肥随春汛溯江而上的时节。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全解,惠崇春江晚景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山了早春汀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

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冬》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这首诗语言自然流转,朗朗上口。诗的前三句画面景物,“水暖”并不能从画中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诗人巧妙地借用鸭子的感受来表现“水暖”,化抽象为具体,真实可感。诗的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用想象的虚景补充了实景。诗人根据《春江晚景》的画意,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早春图画。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章

Switch怎样限制孩子下载的游戏类型
如何批量修改Word文档正文字体格式
win10设置新密码总是不符合
如何解决win10系统开机速度慢问题
win10休眠在哪里
win10如何更**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