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圆糯米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浸泡三个小时以上,将适量红枣放入浸泡好的米汤中,倒入水,大火加热,加入粽子,煮沸十分钟,关火浸泡三个小时。
2、将两片粽子叶重叠,弯成漏斗状,舀一些糯米和一颗红枣填满,用手捏紧,将上面的叶子向下压在开口处,将多余的叶子折回来,用绳子将粽子绑好。
3、把粽子放进锅里,用火煮40分钟,然后捞出来。
延伸阅读
包粽子的米是什么米
1.做粽子用的米是糯米和糯米。有时候拌的时候糯米会越来越粘,饺子吃起来会更好吃。糯米与粽子的最佳浸泡时间为:沥干时间30分钟,浸泡时间40分钟,米水比为1: 2,浸泡水温30度左右。这样泡出来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粽子特有的香气,口感和粘性适中,精致而不烂。
2.浸泡时间越长,进入糯米细胞的水分越多,会打破糯米细胞壁,彻底释放糯米的粘性,使制作出来的粽子更加粘稠。所以,要想把做出来的粽子好吃,糯米的浸泡时间不宜太短。浸泡几天的话,需要每天换2-3次水,保证糯米不变质。
3.粽子,一种用糯米包裹在米叶中蒸成的食物,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流传甚广。几千年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一直很流行,并传播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4.粽子,俗称粽子,主要由糯米和馅料制成,用竹叶(或树叶、古子叶等)包裹。)并且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和四边形。粽子历史悠久,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南北名字不一样。小米产于北方,做成有角的粽子。古代北方称之为“玉米小米”。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来说,粽子有两种:咸粽子和甜粽子。
5.蝎子有很多种。从馅来看,北方有带小枣的京枣饺子;南方有绿豆、五花肉、红豆沙、八珍、火腿、香菇、蛋黄等各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子和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食品之一。
四角粽子包法
1.糯米洗净,滤水,不要沥干,直接泡在米的表面,不要泡太久,一般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绿豆和红豆要用开水浸泡一个半小时。
2.将五花肉切成块,放入盐,用酱油腌制一夜,味道不错。
3.绿豆糯米混合,加一点碱,吃多了不好,吃多了也不好,这是我们家的味道。
4.准备两片粽子叶,倒过来放。
5.滚进桶里。
6、继续放饭。
7.放一块培根。
8.用粽子盖住叶子。抓紧,双手抱紧。
9.如果折叠处的叶子太小,可以加一个这样的小叶子,方便系。
10.坚持不变。
11.拿一根足够长的绳子,首尾相连,像这样穿上。
12.关上它。
13.像这样,把绳子尾部的两股绞在一起,然后你就可以开始缠绕了。
14.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画一个8的数字。
15.最后,画绳头,拉紧。
16.用四角完成粽子的包装。
17.用砂锅小火煮三四个小时,中间常加水。
新粽叶是怎么处理
1.买的粽子叶先要新鲜。
2.粽子的叶子要用水洗净,不要晾干。
3.找个大点的袋子,把叶子卷起来,就像绕着城市转了一圈。叶子比较坚韧,不要用力过猛,免得肋骨断了。
4.把袋子绑紧,然后把包里有粽子叶的袋子放在冰箱储藏室里,注意冷冻的那个!
5.隔夜取出袋子(这个时候粽子都冻好了),取出来,把冻好的叶子放在盆里自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