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替排列两片正面朝上的粽子叶,双手捏紧,不要让叶子滑落。握住两端,环成圆锥形,形成第一角(正面内侧,背面外侧)。
2、用左手挤压四片叶子的交界处。
3、先放一点糯米。
4、加入豆馅、豆子、红枣。最后盖上糯米,用勺子压实。
5、左手拿着圆锥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前端形成一个角度。
6、用右手折起上面的叶子,盖在糯米上。
7、把上面的叶子盖紧。把多余的叶子折下来,把多余的叶子折下来,把多余的叶子折到一边。
8、用左手拇指固定。圆锥的顶部是一个三角形。绑好绳子,为了让绳子更结实,用牙齿咬住一端,用右手拉紧。
9、打个响指。
延伸阅读
打开的粽子叶怎么保存
1.将粽子叶放入冰箱冷冻,需要时取出,用热水卷好。味道和刚买的时候一样香,包粽子的时候水饺叶也不容易裂。然而,晒干保存的方法容易导致风味的损失和韧性的降低。
2.粽子的叶子晒干后储存。如果你买了粽子叶,把它们都泡在水里,那么如果你想保存它们,你必须把泡好的粽子叶拿出来晒干,然后用重物压几天,压平后放在保鲜袋里,这样粽子叶就可以保存几个月而不会变质。
3.粽子叶子可以挂着保存。你可以把粽子叶子从中间对折,然后用绳子捆起来,然后拿一根绳子穿过中间的空地,把绳子的头绑好,把磨坏的粽子叶子挂在阴凉通风处。也可以把粽子叶子保存几个月不变质。想用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直接用清水泡。
粽子怎么包的步骤
1.包饺子前先洗糯米、花生、红豆;花生红豆用清水泡一下,然后就好煮了。
2.将摘下的粽子叶和红叶洗净,沥干水分,将红叶挂在适当的位置,扎紧。采摘宗叶时,越宽越好,棕色哈里森越长越好。
3.在糯米上撒一点食用小苏打(因为粽子是用盐包着的,所以要加一点食用盐),然后把花生和红豆倒入糯米,搅拌均匀。
4.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打包;取出一片芦苇叶,水平向里略卷;然后把背面粽子叶的外包卷起来。
5.得到这样一个尖尖的管状;然后,用勺子将花生、红豆、糯米混合均匀后,取适量倒入叶缸中,用竹筷子插紧。
6.将糯米填饱压紧后,用手将右侧桉树叶压向左侧;然后捏一下左手的叶子,往右边压进去。
7.然后把蝎子拉直,用手将多余的叶子向后压;然后从粽子下端扯下一片褐色的叶子。
8.把拉出来的棕榈叶从下往上拉,穿过原来的棕榈叶,然后用拇指按住棕榈叶使其不动,再把穿过的棕榈叶拉出来,再往下拉。
9.在收紧棕榈叶的情况下,把粽子翻过来,然后绕过棕榈叶,压在原来的棕榈叶上,然后穿出去。
10.穿出收紧后,从原来的棕榈叶穿出收紧一次,然后把粽子扎紧,挂在棕榈叶上,这样就包裹了一个粽子。
11.粽子包好后,可以用剪刀修剪一些不整齐、多余的碎叶子,然后放在高压锅里。加入适量的水,不宜过多。不然粽子的味道会变淡,煮着吃。
端午节为什么又称粽子节
1.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所以有人称之为粽子节。其实粽子节并不是端午节的专名,只是现在有人指它而不是粽子节。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江为国捐躯的日子。两千多年来,农历五月初五已经成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一位爱国诗人,听到攻破楚都的消息,心痛如绞。他毅然写下自己的杰作《怀沙》,投身汨罗江,为国捐躯。沿河的人们带领船只争夺救助,沿着水唤起灵魂,把粽子扔进河里以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这种习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
3.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人“惜而哀之,言其言,传其言”。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