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定义是不同的。
2、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无法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现象。这样的个人或家庭被称为穷人或贫困户。
3、相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依靠个人或家庭的劳动收入或其他合法收入可以维持其粮食安全,但不能满足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的状态。衡量标准是家庭收入和人均支出。
延伸阅读
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人均纯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
2.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是指农、林、牧、渔业收入和个体经营收入,包括实物和现金收入,未售出的产业也按折价计算;工资性收入包括出卖劳动力的收入,如外出打工、在县城打工、在附近打零工、农忙季节当员工等。
3.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指家庭通过出租、出售、购买股份等方式处置自有资产取得的收入;转移收入主要是指低保、扶贫、养老、各种政策性补贴和奖励等相对长期稳定的收入。
绝对贫困的概念
1.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无法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现象。这样的个人或家庭被称为穷人或贫困户。
2.国际贫困线标准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的方法。197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了对其成员国的大规模调查,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中位数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该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这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贫困线标准。
3.世界银行有两条贫困线:日收入2美元为贫困线,用于小康社会;日收入1.9美元的称为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在世界上20多个最贫穷的国家使用,如黑非洲。世界银行发达国家的贫困线是人均日收入低于14.4美元。
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主要包括哪些
1.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
2.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是指农、林、牧、渔业收入和个体户收入,包括实物和现金收入,未售出的行业也按折扣价计算。
3.工资性收入包括出卖劳动力的收入,如外出打工、在县城打工、在附近打零工、农忙季节当员工等。
4.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指家庭通过出租、出售、购买股份等方式处置自有资产取得的收入。
5.转移收入主要是指低保、扶贫、养老、各种政策性补贴和奖励等相对长期稳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