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粽子叶的品种很多,一般是芦苇叶、竹叶等做成的。是做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粽子叶一般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它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于保存的原因之一。它闻起来很香,感觉像回到了大自然。
2、主要成分:粽子的叶子(竹叶、芦苇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各种氨基酸。它们能提取天然香料和食品添加剂,气味芳香,闻起来像回归自然。它不仅可以用来包粽子,还可以用来包装其他食物、餐桌装饰品和食物箔,还可以用来制作帽子和工艺品。自然生长的纵叶,防腐无毒无污染,每年可回收,四季可收集,用作食品包装,具有无污染可使用的“一次性”。所以今天被营养学家称为“天然绿色食品”。
延伸阅读
三角粽子的包法
1.将两片粽子叶重叠一半。
2.把下面的粽子叶折起来。
3.以中心线为标准,将右侧向左折叠90度。
4.然后向左折,四周连接。
5.稍微用力按一下粽子叶子的外围,让他手里能形成一个圆锥体。
6.然后把糯米等材料放进这个圆锥里,不要太满;然后把前面的粽子叶子稍微向内折。
7.把前面的后网折起来,把前面的粽子叶压下去。
8.然后把左边的粽子叶子折到右边。
9.右边的粽子叶子折叠在左边。
10.压下留在你面前的粽子叶子。
11.最后用小绳子绑好。
粽子的来历
1.其中一个理论是把粽子扔到河里,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粽子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小米用蘑菇和白叶包裹成角状,称为“玉米小米”;用竹筒包装的米饭,密封烘烤,称为“筒饺子”。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博士和爱国诗人屈原投河汨罗江后,人们把米放在竹筒里,防止鱼破坏屈原的身体,让鱼吃米而不是咬屈原的身体。
2.换句话说,就是祭祀屈原。粽子一直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粽子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在江苏等地被认为与伍子胥信仰有关。地方志:“当地风俗是下午侍奉吴医生,而不是屈原。”
端午节包粽子说明文600字
我爱吃好吃的粽子,也见过别人做粽子,但我自己从来没做过。直到今天,我才大开眼界。
我顺从地听着外婆的话,心想单纯做粽子帮不了我这个天才,我肯定也不会学会自学。谁知道,当我真正把它包起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把粽子包得又漂亮又结实并不容易。
开始的时候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子叶,像奶奶一样折一个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管上放一点泡好的糯米,放点红枣在上面,再盖上糯米。我太骄傲了,没想到粽子做得比我想象的还要顺利。当我再把叶子盖上的时候,糯米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肯听我的吩咐,一个个跳了出来。我匆匆跺了跺脚,幸好奶奶帮我“解围”——倒了点糯米,我就放心了。
哈哈,经历了一点挫折,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绑掌绳。没什么。让我展示一下我的才华。粽子要包紧了才好吃。我拿着棕绳,把粽子绑成一圈。我也觉得奶奶包的粽子很老土,不好看,就主动用掌绳做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是随便碰绳子,都是比较结实的。等你吃完了,我拿起粽子准备放进碗里,却不小心拉了一根短的棕绳。部分只听到“哗啦”一声,粽子的叶子散开,糯米像飞珠滚玉一样一颗一颗掉在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粽子都是奶奶手里生的,我连一个都包不好。不,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失败后,我小心翼翼,成功地包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品尝自己做的粽子时,我们觉得今天的粽子很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