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张两边对折的正方形彩纸。
2、两边平折,然后斜折一次。
3、在折叠的纸上画图案。
4、剪掉阴影部分。
5、打开切开的窗花。
6、完成,一刀砍出漂亮的心形。
7、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刀子在纸上切割图案的民间艺术,用于装饰生活或与其他民间活动合作。在中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8、其传承下来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普通大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等多重社会价值。
9、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伸阅读
剪纸由来
1.从一些考古遗迹中发现,剪纸艺术出现在北朝(386-581),已有1500年的历史。当时的剪纸技艺相当娴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益繁荣。
2.描写剪纸的诗出现在唐代。《采胜》诗中写道:“剪挑花送相亲,银钗饰凤。叶出金刀,花出玉指新。它描绘了唐代美女剪纸的美丽动作和剪下的花鸟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代,剪纸行业和著名的剪纸艺人开始出现。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流行;明清时期是剪纸的高峰期。
传统中华文明剪纸怎么剪
1.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基本单位是线和块,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点、线和面。此外,由于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光影效果以及物体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只需扬长避短即可。
构图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场景从三维图像变为二维图像。通过对表现材料的大胆选择,用简化、简化、简洁的线条进行概括,从而突出画面的焦点,对比现实与现实的黑白关系,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视觉来表达世界图像,这就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图像的塑造都是在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视觉平面中共存的。
2.民间剪纸采用开放的思维方式,极具随意性。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为一种自然大胆的创作,没有体积,没有空间,没有视角,没有比例,基于体验和灵性的自由选择。
3.创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空的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这种静态的平面化可以表达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通过动态的思维不断地描述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大做文章纸的局限性,在局限性中自由驰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
4.无限的空间和无限复杂的形状放在一个平面上,平面轮廓成为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独特的表现力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作者发挥其真实纯粹的艺术本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表达自己的艺术对象。
剪树简单方法
1.工具/原材料:支笔、纸、剪刀。
2.准备笔和纸,还有剪刀;首先,将纸左右对折。
3.然后上下折叠一次,形成图中的形状。
4.接下来,在折叠处画一棵大树。树根要画在印章的角上。
5.那我们就得把影子剪了。
6.从你喜欢的地方剪。先从根部开始,把根部的空洞挖出来,再把枝叶之间的空洞挖出来。
7.然后沿着画线从右向左砍大树。
8.剪完之后慢慢散开,四棵好看的树就会出现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