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特区是指其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如降低关税等经济优惠待遇,提供理想的投资环境和组织良好的领导管理体系,增加对外投资和外汇收入,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经济特区(特区)是指一个地理概念,它主要是由国家政府设立,以吸引外国资本或国际跨国企业入驻。它有比自己国家更宽松的法律或优惠的经济发展条件。除了拥有省级经济决策权外,还可以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
延伸阅读
经济特区的作用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国外销售渠道可以用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做法,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2.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它可以扩大我们通向世界的渠道,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一扇窗户。
经济特区设立时间
1.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市试点出口特区。
2.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更名为经济特区。
3.1988年4月,海南经济特区成立。中国的经济特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有7个经济特区。
4.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向国家新区转移,上海浦东等国家新区新特区的扩大和改革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标志。
5.2010年5月,中央在新疆中部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在霍尔果斯和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40周年庆祝时间
1.8月18日,深圳庆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示范区一周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庆祝成立40周年。
2.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起梅沙,东至大鹏湾,西至深圳湾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至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经济特区。
3.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它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深圳经济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商业、农业、住房和旅游等产业为重点的综合特区。
4.2018年1月6日,国务院同意取消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5.2019年,区域gdp达到269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5.84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06.06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39.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60.9%。人均gdp 203489元,增长3.0%,按2019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949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