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朝是以前的周朝。
2、中国古代的顺序是: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后蜀、吴、南唐、吴越、闵、楚、南汉等。
3、周朝(1046-25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奴隶制王朝。周朝有32代君王,37位君王,享国791年。
4、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1046-771年前)和东周(770-256年前)。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建立,定都濠江,东都洛邑,后在周穆王建宫南郑,迁都全秋(今陕西咸阳)。公元前771年,昊京失陷,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元年),平东迁都于周(今河南洛阳),这一段周朝称为东周。史书也把西周和东周称为两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5、商族灭亡前,周族曾被戎、狄等西北游牧民族入侵。周部落首领顾恭福带领周人迁徙到祁山下平原定居,居住在渭河流域,被大商朝(意为西域诸侯之长)册封为锡伯。他是商朝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仁嗣为氏。周朝实行分封制。
延伸阅读
太师椅最早使用于哪个朝代
1.太史椅最早使用于宋代,是唯一以官职命名的椅子。
2.太师椅是古代家具中唯一以官位命名的椅子。它原本是一个官员的椅子,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宫衙里,就带有官职的意思。放在家里,也是显示主人的地位。
3.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类似于顶椅的椅子。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的体态宽大,靠背和扶手连接在一起,形成三扇、五扇或多扇的围合。
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1.长城的修建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建设的长度相对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修通了战国长城,也就是后来的长城。
2.从秦始皇开始,几乎所有统治中原的朝代都要修建长城。包括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以不同的规模修建了长城。
3.从修建长城的统治民族来看,除了汉族,很多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也修建了长城,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还多。清朝康熙时期,长城虽然大规模停建,但后来有些地方还是建了。可以说,从春秋到清朝,两千多年来,建设从未停止过。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
1.郑板桥王朝:清朝。
2.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号克柔、澧安、板桥。他叫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画家和作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秀才。他是山东省范县、潍县的县长,政绩斐然。他住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他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