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鳅池塘的条件。泥鳅应单独饲养,池塘应建在离太阳和水近、便于管理的地方。池的面积应在100平方米左右,池的深度应为80厘米。池壁上的土应该压实。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水泥打磨或者用厚塑料膜包裹。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铁丝网堵住,防止泥鳅逃跑。沿池边设置出水口,防止大雨时池水溢出平面,从泥鳅中逸出。由于泥鳅有逆流逆流而上的习惯,所以泥鳅池塘周围的边缘高于池塘外的地面,所以永远不要让地表水直接流入池塘。池塘底部应有一个面积4平方米、深度50厘米的坑作为鱼迹(出水口下一个,池塘内均匀分布3-4个),便于泥鳅在水温过高时躲避热量。池内铺设肥沃的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粘土,厚度约15厘米。池水深度春秋30厘米,夏季40厘米。
池塘里应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方便泥鳅的生活(例如套种箭头也可以增加收入)。夏天池里杂草太多的时候,就要清除。池塘里还可以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补充泥鳅的植物饲料。
2、种肥种水。泥鳅放生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3公斤石灰消毒,然后施底肥,每100平方米施30公斤干鸡粪,均匀撒在池塘里,或在鱼槽里堆积大量猪牛羊粪发酵腐熟。以后根据水质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应为20厘米,水层中不应看到池底的土壤。
3、库存规格。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为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比如从市场上买来的泥鳅,如果作为种苗,每100平方米库存25-35公斤为宜。如果有流水条件或饲养管理水平高,可以适当放入一些幼苗
4、喂喂。泥鳅是一种杂食鱼类。除受精外,还应饲喂一定的植物饲料和动物饲料。平时应定期定量饲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浓缩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饲料为主(约70%-80%);20-25时,动植物饲料对半分;25-30时,动物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物可以喂蝇蛆、蚕蛹、蚯蚓、蜗牛、贻贝和屠宰场的剩菜。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重量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喂食时间可以放在下午一次,也可以分早晚两次,第二天早上没有剩菜或略有剩菜。夏末秋初,要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进泥鳅快速生长和受精。
5、日常管理。经常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检查大坝,堵塞漏洞,保持水位,防止泥鳅逃跑;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肥料和水分的活性;预防鸭子、鳗鱼、蛇等。从入池伤害泥鳅;夏天,我们搭起一个棚子给鱼遮荫,冬天在浅水或排水中度过。
6、及时捕捉。诱捕可以通过竹笼,或者通过排池水和挖泥来完成。抓的时候要注意抓大养小,把泥鳅种保存起来,来年繁殖。泥鳅一般放养150-180天。通过集约化饲养,泥鳅的体重可增加8-10倍,经济效益可观。
延伸阅读
养殖泥鳅的正确喂养方法
1.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游泳池。鱼塘应设在阳光充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地方。尺寸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要求池塘深度一米以上。进水口和出水口应由铁丝网或塑料网包围。池塘的底部应该稍微向出水口倾斜。水池建成后,用水泥找平,消毒后注入清水35-50 cm,即可投入养殖。因为泥鳅比较活跃,在建池塘的时候,边墙一定要高出水面50 cm以上,防止窜走。
2、选择合适的时间放好种子。用水泥池塘养殖有两个所谓的好时机,一个是市场供求,一个是泥鳅生长期,每年的“夏至”是养殖的最佳时机,所以泥鳅苗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或者人工繁殖捕捉。种子的数量可以是每平方米0.75-1.5公斤。要选择健壮、无损、大小均匀的泥鳅苗,按一雌三雄比例搭配。泥鳅的繁殖季节为每年4-8月,每尾产卵7000-10000枚。如果采用人工催产,每条泥鳅注射2-3个蛙脑垂体,在水温20-2524小时后即可产卵。棕色的叶子可以用作附着鸡蛋的工具。受精卵大约2天后会出来。出苗一天后,每天每十万个鱼苗喂一个鸡蛋,磨碎后拌成汁。每天换两次水,10天后放入鱼塘,孵出的幼苗单独饲养,可以作为第二年饲养的鱼种。
3.勤于管理,细心观察。在日常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泥鳅的饮食。泥鳅是杂食鱼类,可以用鱼粉、豆饼、豆渣、米糠、麸皮、牛粪或蚯蚓作为饵料。泥鳅在饲养过程中,投入量一般根据饲养情况确定。一天喂四次,沿着池塘撒饵。防止泥鳅吃东西打架。一些有机肥也可以适当补充,但施肥时,不要使用太多或太频繁。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检查池塘,看看水质的新鲜程度。如果池塘的水呈深褐色或深褐色,泥鳅会不断浮在水面上吸空气,说明水质正在老化,应停止施肥和投喂,及时换水。
泥鳅一定要去除身上的粘液吗
1、进食前必须清除粘液。
2.泥鳅长在泥里,所以它表面的粘液是大部分腥味的来源,上面有大量的寄生虫和细菌。如果不清不净,不仅会影响口感,还会误食寄生虫和细菌,所以清洗时一定要清洗干净。
地笼捕泥鳅鱼用什么诱饵
1.在泥鳅鱼多的水域使用网箱捕捉泥鳅时,不需要在网箱中放诱饵来吸引泥鳅。
2.在泥鳅鱼较少的水域使用网箱时,可以将动物内脏或骨骼放入网箱中,吸引泥鳅鱼进入网箱。注意尽量使用生的动物内脏。生内脏的效果明显好于熟内脏。
3.竹笼捕鱼法:竹条编织成筒状,筒口有碗大小,筒尾逐渐收紧,另一根倒须编织放入筒口。使用时,嘴和倒须都要扎牢,缸口可钻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