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电影《地道战》的时候,我对故事的跌宕起伏喜极而泣,为主人公的幽默而笑,为主人公的勇敢和正义而鼓掌。《地道战》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2、地道战是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一种游击战。1942年敌人扫荡后,战斗环境极其残酷。为了便于我军民在平原坚持对敌斗争,党领导军民在广大平原地区进一步开展地道战,逐步在冀中平原和冀南部分地区形成了房屋、街道、村庄的隧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攻敌阵地的局面。在抗日的篝火晚会上,在党的领导下,冀中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勇气,同一个敌人战斗,英勇抗敌,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抗日的地下长城,把冀中平原变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史诗般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命锻造了地道战精神。
3、地道战精神是机智、灵活、勇于挑战、勇于世界第一的创新精神;是干部群众一致,共同努力,共同克服困难的团结精神;就是无私,愿意付出,不怕牺牲。这种精神将成为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精神法宝。
延伸阅读
榜样2观后感
1.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以身作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些人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来自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名字——榜样。他们愿意付出,锐意进取,坚持自己最初的意图,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们是亿万普通人中最普通的一员,做着平凡却最不平凡的工作,是克服困难和艰辛的先锋,是新时代的先锋,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
2.祖国六十八岁生日,国庆假期,我仔细看了《榜样》系列正片。节目组邀请了12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努力工作、勤奋敬业的精神。其中有91岁的国家道德楷模、开国大将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还有胡双千,一个坚持作坊30年,一心打造中国飞机,实现中国人梦想的伟大乡村工匠;为人民服务永不退休的“太行公仆”吴金印;还有廖俊波,一个听话头,愿意当“樵夫”,为民赴汤蹈火的好秘书。他们用平凡的经历写出信念、奉献、坚持、责任、行动、责任,让平凡的人唱出动人的歌,画出壮丽的画面。他们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感受着群众的温暖和温暖,理解着群众的疾苦。他们真的以“四讲四有”为行动基准,不断接受思想的洗涤和磨炼,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党员干部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不忘自己的主动心态?故事片中的年轻常驻干部尼马江村,以其朴实无华、无所畏惧、忠贞不渝、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带领贫困县走出贫困,赢得了村民的爱戴和支持。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光辉的一生坚守理想信念,证明了信念的力量,而新时代的青年榜样们则继续以“担当、坚守岗位、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时代。这些先进模范人物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榜样的力量,展示了共产党员的精神。作为一名年轻的金融基层共产党员,我需要做的是立足行业,不断磨砺自己,鞭策自己,提高专业技能。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为群众服务。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中严于律己,更要在生活中时刻督促自己,提高党性意识,严格遵守纪律底线,坚守财经之风,审时度势,做好监督检查,让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4.苏联著名作家法代夫曾经说过:年轻人的思想越是受到榜样力量的激励,他们就越是才华横溢。优秀的榜样和优秀的共产党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几千万的工人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却默默无闻。许多榜样的力量在一场春风和风雨中传播给我们,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不断传承下来。作为一个标杆和灯塔,他们指引着我们,不要忘记自己前进的主动性,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1.《辛德勒的名单》的剧情感人,气势悲壮,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拍摄手法,让影片有了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2.影片中电影语言的运用非常出色。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经历时,镜头里有一种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红衣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了。这个处理很经典,也指出了对主人公思想的影响。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个小女孩代表了他所看到的所有犹太人的不幸和他心理的变化。这个镜头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足以载入史册。
3.当电影进行到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屏幕突然打开,明亮的颜色出现了。这种明显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给电影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从压抑阴郁的黑白到丰富的自然色彩,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欢快心情。电影的结尾也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它表现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无限尊重,同时也使影片具有回顾历史、唤起人们沉思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信仰观后感
1.观察后: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了。通过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苦奋斗和努力,中国实现了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伟大局面。《信仰》以全景的方式简要回顾了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出现了一些以英雄和英雄为代表的崇高形象。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党员干部,他的灵魂再次受到了触动和洗礼。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看着《信仰》再次听到入党的铮铮誓言,他的心再次受到重创。每个党员都有义务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誓言,是否真的配得上党员的称号。
2.第一阶段:_____成立前的28年,是我党在白色恐怖、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进行斗争的阶段。很多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下了最后一滴血。红军长征之初,留下八万多人,一直到长征结束。前东北军将领张学良晚年曾接受采访时说:红军为什么不能分手,分手后再回来?主要是红军信仰共产主义。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铡草机前慷慨陈词:怕死,不是共产党。还有民族解放前夕在白公馆、西丰集中营被国民党残暴杀害的烈士。在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中,他们为了信仰牺牲了一切,连名字都没留下。当然也有经不起考验的人渣。前13名代表中有3名背叛了该党。
3.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近30年里,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贫困和贫困的废墟上建设新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权得到巩固。他们还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中苏中印局部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特别是在抵抗美国侵略和援助朝鲜时,我们用万国牌武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战,迫使它坐下来谈判,牺牲了几十万人来换取几十年的和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雷锋精神应运而生。当然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影响了国家建设的步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4.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黄金时期。从物资极度短缺,到物资极大丰富,甚至产能过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住房、汽车、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充分满足人民需求。中国西部的吴仁宝说:千条主义、千条主义、富民主义是最好的主义,所以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共产主义的最佳选择。当然,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并不协调。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反腐倡廉形势严峻,都要求我们不能放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需要无数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5.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一直坚定不移指引我们的信念。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回忆说,我的启蒙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abc》。正是从《共产党宣言》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寻找对方,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他永恒的魅力。我深信,在信念的照耀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