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
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叶脉明显,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
头状花序椭圆形,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
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
艾叶在农村叫什么
春风渐盛,梨花落。杏花初探,清明至。清明节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悲伤又充满希望的节日,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但春雨过后万物复苏,迎着一缕缕春风,清明又象征着新生命和希望的开端。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扫墓是这个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在我国北方叫“上坟”,南方比较忌讳“坟“、“墓”这些字眼,于是称为“拜山”。按照习俗,扫墓当天人们需要先清扫理墓地的杂草,再将先辈喜爱的酒食和鲜花放置在墓前进行祭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祭奠方式逐渐被大家简化。
“清明不戴柳,变成小黄狗”除了扫墓,北方人在清明时节还有插柳的习俗。把柳枝折成圆圈戴在头上,或将折断的柳枝插在屋檐、门窗处。而在南方,清明除了扫墓和踏青之外,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吃艾草做的青团。
南方清明节气几乎人人都要吃的艾草
艾草真是极为普通又神奇的东西,在清明前后的艾草最为鲜嫩,可以食用。在南方,艾草随处可见。每当清明来临,大人们都会采摘新鲜的艾草回家给家里的小孩做艾草青团。南方人对艾叶有着天生的喜爱,除了做成青团,艾叶还可以包饺子、做艾叶饼、艾叶煎蛋、艾叶圆子,可想而知艾叶是多么的受欢迎,在南方,艾叶草算是一种很常规的食材,和各类蔬菜、野菜没什么不同。
北方人对艾草的概念和南方完全不同
而在北方,艾草被当成是一种杂草,或是药草,是不敢直接食用的。到了夏季可以将它的叶子采摘下来晒干后做成艾草熏香、熏蚊虫。相信很多在北方很多农村生活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每当流鼻血时,父母都会在路边采一些艾回家,将艾叶捣碎后塞在鼻子里,不一会就好了;大人们用艾草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艾草独特的香味还有驱蚊虫的功效,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来临,大人都会在门上插一束艾草。在老一辈心里他有“驱邪”的功能,但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驱除蚊虫。但是这些对南方人可能比较陌生,因为艾草对于他们来说大部分是作为食材来使用。
也许是因为南北文化的不同,在北方人心中它是一种药草,是一种节气的象征,对此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在南方它又作为一种食物,成了家家户户每到节气少不了的食材。但是无论作为药材还是食材,艾草都没有辜负大众对它的期望。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和你一起分享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