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习俗有很多种类型:首先是晒秋,这是因为山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很少,所以农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在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之后,成为了一种传统农俗现象。其次是放纸鸢,这是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的重阳放风筝的习俗。此外,还有登高这个节日活动,即在重阳节登高,这个风俗具有历史悠久的背景,加上重阳节体现着一种重视家庭、尊重长辈的文化,因此登高也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最后,人们在重阳节还喜欢吃重阳糕,其制法没有固定规定,比较随意,有的人会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个传统习俗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宣传,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可以从《易经》中找到答案,因为《易经》把“六”定为阴数,将“九”定为阳数,所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力九相重,就被称为重阳,也叫重动九。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魏晋时期,重阳气氛愈发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更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从此历朝历代都一直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这是因为在民俗观念中,数字“九”是最大的数,同时“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了天长地久、生命长久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于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节历经数千年来的演变中,杂糅着多种民俗文化,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着人们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