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耿天是一天。既然有十天干,每十天就有一个庚日。所以第三个耿日是指从第一个耿日到第三个耿日需要20天,第四个耿日是30天。
2、以第三更天为第一伏。由于一年365天(闰年366天)不是10的整数倍,所以今年耿的一天不一定就是明年耿。由于庚日的不确定性,每年进谷的日期都不一样。
延伸阅读
庚日怎么算
1.冬至第九天,夏至三点。意思是:冬至之日算九,夏至三更才降。
2.“三更”是指从第三个更日到第一个10日,共见三个更日。在中国古代,天干地支是用来记录时间的。天干有甲、乙、丙、丁、戊、纪、庚、辛、任、桂十数,地支有子、丑、阴、毛、陈、三、午、卫、申、酉、蜀、海十二数。天干地支配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60次是一个周期,所以叫60花甲子。因为有10天干,所以每10天就有一个庚子日,比如庚子日、庚寅日、陈赓日。夏至之初,数到三更天就是初秋的第一天。由于夏至到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不是一个固定的日期),所以“三庚日”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从20天到29天不等(如果某一年的夏至是忻日,即庚日的第二天,那么到第三个庚日需要29天,如果某一年的夏至是
3.伏特分为初始伏特、中间伏特和最后伏特,称为三伏特。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是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地面吸收的热量在夜间辐射很大一部分。但是每天吸热多散热少,而且一天比一天热。20天左右会达到3伏,天气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