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期补充新水。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动物的池塘中残留有许多饵料和污物,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最常用、最经济的水质调节方法之一。一般7 -10天加一次新水,每次加15 -20 cm的水。
2、定期搅拌沉淀物。泥沙的搅动可以促进泥沙的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的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拌一次,每次搅拌的面积不小于水域面积的1/3。晴天中午搅拌效果最好,热天低气压不允许搅拌。
3、使用增氧机增加氧气。集约化池塘应配备专用曝气器,其中叶轮式最好。启动充氧可以使水对流,增加水中溶解氧,放出有毒气体。注意晴天中午开,阴天一早开,雨天半夜开。每次启动时间为1-4小时。一般晴天中午1-3点可以打开,增加氧气。
4、适当追肥。适当的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养殖动物可以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形成物质循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改善水质。一般在夏季,水质较稀的池塘,每5-7天施尿素2.5公斤,磷酸二氢钾3公斤。生物有机肥也可以施用,使用少量的多种方法。
延伸阅读
井水怎么检测水质好坏
1.看外观:用高透明度的玻璃杯装满一杯水,看看灯下的水中是否有细小的物质悬浮。放置三个小时,然后观察玻璃底部是否有沉淀物。如果有沉淀物,必须用净水器进行末端处理。
2.气味:用鼻子闻水。好的井水应该没有异味。
3.味道:喝热开水是否有漂白剂(氯)。如果能闻到漂白剂(氯)的味道,说明水中余氯超标,必须使用净水器进行末端处理。
4.观察:用自来水泡茶,观察茶叶是否一夜变黑。茶水变黑,说明水中的铁锰严重超标,应使用装有除铁除锰过滤器的净水器进行末端处理。
5.产品:如果你尝了开水,说明水的硬度太高了。你应该使用装有离子交换树脂软化过滤器的净水器来处理它。经过处理的水味道会更甜。
6.检查:检查家里的热水器和水壶内壁是否有黄色水垢。如果存在,说明水的硬度过高,应尽快使用软化净水器进行软化处理。
水质检测笔多少为正常
1.自来水低于300ppm,纯净水低于50ppm,矿泉水在100-200 ppm之间是正常的。
2.水质检测笔,又称tds检测笔,是检测水质的专用检测工具。它简单、方便、便携,适合家庭或户外使用。其原理是检测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并转换成相应的电解液浓度。由于纯水的电导率极低,水质测试笔只能检测电解液浓度。
3.检测笔显示的数值越小,水的纯度越高。如果显示值越大,水中溶解杂质的含量越高。为了孩子和家人的健康,最好在室外饮水时使用水质检测笔检查水质,以免出现水质问题引起腹痛等症状。
4.常见的水质检测笔有很多基本功能,如开关按钮、功能按钮等。打开水质检测笔,被测水质的总固体溶解值默认以ppm显示,按功能按钮可切换被测水质的电导率s/cm值、摄氏温度、华氏温度。
5.按下水质检测笔上的清除键可以清除之前的数据,重新插入水中可以自动测量度数。
鱼塘水质不好怎么解决
1.合理增氧调节养鱼水质:注意以下问题。
(1)晴天中午启动曝气器1 ~ 2小时,使上下池水溶解氧分布平衡;
(2)避免在阳光充足的傍晚启动,以免水中缺氧导致鱼浮头;
(3)雨天宜在夜间和早晨开机,中午不要开机,否则不会增加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反而会降低上层水体浮游生物的造氧功能,增加耗氧水层;第四,夏秋两季,白天水温高,早晚温差大,容易造成鱼浮头。一般黎明时可以适当开启。
2.通过科学的投饵调控提高养鱼水质:投饵时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优质、完整的颗粒饲料;
(2)合理配备喂料机。一般15亩以下每2亩水配1台喂料机,15亩以上每4 ~ 5亩水配1台喂料机;
(3)正确使用喂料机,按照“小一大一小,慢一快一慢”的送料原则进行送料;
(4)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及时停机,一般40%左右的鱼分散后可以停机;第五,喂食的时间间隔应超过2小时。
3.添加新水改善养鱼水质:池塘添加新水可以带入旧水中缺少的氧气和营养元素,如铁、锰、硅等。加深池塘水位,增加鱼类活动空间,稀释有毒物质,迅速改善水质。成鱼养殖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补充淡水,池水中的生物代谢产物会逐渐积累,容易使池水老化,加重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增加应激,减少摄食,使鱼类体质下降。特别是养殖中后期,由于鱼类处于旺盛生长期,摄食量大,摄食量增加,导致水中耗氧有机物含量急剧增加,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及时去除部分池底水,注入新鲜池水,可以降低水中耗氧有机物的含量,降低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浓度,促进池水浮游生物的生长。养殖前期每15 ~ 20天可换水,养殖中后期鱼类生长高峰期为7 ~ 9月,每7 ~ 10天可换水;换水时要掌握先排水再加水,每次换水量在30 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