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稳定政局。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不要被“社会”、“资本”等姓氏的抽象论调所束缚。
3、社会主义要想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上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4、外资、资源、技术、人才和民营经济作为有益的补充,应该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所用。政权在人民手里,有很强的公有制经济。这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5、改革开放有着独特的背景。从经济发展来看,虽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24亿元,但人民仍然贫困,技术相对落后。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来看,计划经济一度被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6、从政治体制上看,文革十年内乱,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轰轰烈烈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7、改革开放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30年的沧桑,30年的辉煌历程,成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延伸阅读
剪纸的由来和历史
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空心雕刻的技术在一些板材上制作工艺品,这在纸出现之前很久就开始流行了。虽然不是纸做的,但是一模一样,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可以证明这一点。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历史,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从纸的出现正式开始。纸是剪纸的主要材料,汉代纸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产生、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纸是易腐的,人们不会珍惜,碎了还可以再剪。
3.北朝时期,人们用纸裁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据说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张北朝团花剪纸。当时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雨水少,纸张不易腐烂。有人猜测这可能也是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重要原因。
4.到了唐朝,剪纸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人们把剪纸图案应用到其他工艺品上,有一种流行的用剪纸唤起灵魂的习俗。现代考古发掘出各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在大英博物馆中的唐代剪纸,可见当时的手工剪纸艺术水平相当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了一种天上地下造出来的理想境界。
5.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剪纸艺术越来越普及。宋代剪纸应用于各个领域,南宋也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术家。当时皮影戏盛行,皮影戏也是用厚纸做的。宋代剪纸最伟大的创造是瓷器剪纸印刷图案,是上釉时粘贴剪纸,入窑烧制而成。
6.明清时期,民间剪纸艺术更加成熟,达到了顶峰。这时候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范围就更广了。但是,民间灯笼上的装饰、扇子上的装饰、刺绣图案都是用剪纸作为装饰进行再加工的。
唐朝前面是什么朝代
1.唐朝以前,隋朝(581-619)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它继承了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从唐朝开始,统治了38年。公元581年2月,北周景帝退位隋文帝为丞相,北周王朝覆灭。隋文帝杨坚定地将自己的国家命名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安)。公元589年,隋军消灭了南方的陈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中国近300年的分裂。隋文帝为创造皇帝统治的繁荣局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2.公元604年,杨迪杨光皇帝即位,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以魏紫城为主宫,大兴城为陪都。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建成后,为所有国家来到朝鲜创造了“伟大的事业和繁荣”。但内外措施过度消耗国力,导致隋末民众起义。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刺杀杨迪皇帝;逼迫退位,他的名字叫“唐”。619年,王逼杨东取禅位,隋朝覆灭。
3.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三省六部,巩固中央集权,正式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削弱官员的宗族垄断现象,建立政务大厅议事、监督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政府机制,借鉴南北朝经验改革政治,修建隋唐大运河,改善水陆交通线路。在军事上,我们继续完善政府士兵制度,在经济上,我们实行土地均等化制度,改变税收和服务,从而减轻农民的生产压力。我们还采取了注重外观和阅读、设置登记样本等户籍检查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4.当时的高昌、日本、高句丽、新罗、百济、东突等周边国家深受中国隋朝文化和制度的影响,日本是隋朝最著名的大使。
5.唐代史:
唐朝的历史始于618年唐高祖的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止于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共289年。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大致以安史之乱为界。唐初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恢复,击败强敌东突,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从而实现贞观之治。
6.唐高宗时期,打败了西突厥、高句丽等强大的敌人,建立了永恒徽的统治。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在690年开国周达到顶峰,即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被龙革命恢复。
7.唐太宗李世民三次来到洛阳处理政务和外交事务,在洛阳宫居住了两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辉六年(公元657年),他一同来到洛阳,在这里处理国事,洛阳为东都。事实上,唐朝的首都已经从长安迁移到洛阳。
8.唐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三年之后,万国皆往河洛而去,唐朝著名诗人魏《登高望洛城作》:雄都定于地,受万国之尊。描述了大唐盛世和万国来朝的场景。
9.唐玄宗在位44年,在洛阳生活了10年。公元904年,宣武向朱温求和,出兵长安,挟持唐皇()为人质,迁都洛阳。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帝(悲宗),唐亡。唐朝时,洛阳和长安是世界的首都。唐朝的首都洛阳有六个皇帝:唐高宗、中宗、宗瑞、宣宗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如下:
1.在经济上,它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放弃了矿区,开辟了楼房,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制。
2.政治上,旧的宗法制度被打压瓦解,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完善,中央集权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奖励军事成就达到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的下一步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普遍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场彻底的改革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通过改革,秦废除了旧制度,创造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时,它加强了自己的国力,实现了一个富裕的国家,强兵。它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