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中武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端午节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节,黑龙中的七夜翱翔南方中部,是龙飞翔的好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卦讣告所说“龙在天上”。下午结束时,龙星同时获得了“成功”和“成功”,这是一个大繁荣的形象。其渊源涵盖古代占星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多种民俗杂糅为一,存俗内容丰富。蒸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流传。
2、端午节最初是由南方吴越的祖先创立的,用来崇拜龙的祖先和祈求邪恶的灵魂。因为据说战国楚人屈原5月5日跳汨罗江自杀,后来人们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说法。一般来说,端午节起源于远古先民选择“天上飞龙”祭拜龙族祖先,祈福辟邪,为夏季注入季节性的“防病防疫”时尚;端午节被认为是“邪月邪日”,始于北方中原,是为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而附加的。
3、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祝端午节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开始,它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节日。
延伸阅读
关于地震的手抄报
1.地震,也称为地面运动和地面振动,是地壳中能量快速释放引起的自然现象,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的板块相互碰撞,导致板块边缘和内部的错位和破裂。
2.地震开始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叫震中。破坏性地震最强的地面震动被称为极地,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火灾、洪水、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也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3.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大多太小或太远,让人感觉不到;真正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概有十几二十次;大约有一两次地震会造成特别严重的灾难。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记录。不同类型的地震仪可以记录不同强度和距离的地震。成千上万的地震仪器在世界各地运行,日夜监测地震运动。
什么是手抄报
1.手抄报是指中国古代的新闻媒体。它是在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以纸为载体,手工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它是现在报纸的原型,也被称为手写新闻。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大众宣传工具。相当于较小版本的黑板报。
2.手机报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大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艺术设计、书法和写作等综合素质。
关于诗歌的手抄报
1.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愿望的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将作者丰富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反映社会生活。
2.《毛诗-大序》记载:“诗人在他想去的地方。心为志,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诗人吟咏性情”。语言表达的唯一艺术是诗歌。
3.《诗经》 《楚辞》 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现代诗、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