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公历7月22日至24日,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暑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到了120度,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到来了。大暑是夏季里炎热程度的象征,表示天气炎热到了极点。
大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暑字意为热,热度可以分为大小,初热为小暑,中热为大暑,大暑时天气最热。同时,《通纬·孝经援神契》还指出,大暑是小暑后第十五日的斗指未为所在,也就是在六月中旬。
在古代,人们将大暑分为三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由于此时气温高,降雨充沛,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植物腐烂,到了晚上,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舞。同时,土壤高温潮湿,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故此候被称为土润溽暑。第三候是说在这种雨热天气里,随时都有可能会下雨。
而在三伏天,人们会喝伏茶来消暑。伏茶是一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可以起到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在许多地方的农村还有村口凉亭免费供应伏茶的习俗,如今则仅在温州保留。在温州,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被称为“伏茶”。